5G时代,智能手机和个人信息安全的相爱相杀(上
日期:2021-07-22 08:52:13 | 人气:
在这个5G已来,6G正开发的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人手不离的智能手机已经深入影响到每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从二十年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现在“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的壮观场面。但是从智能手机诞生那天起,就和“隐私安全”产生了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相爱相杀的情结。在如今上至八十岁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小儿都耍的一手“好机”的智能时代,又有多少人知道关于手机隐私安全的知识呢?
本篇文章由保密知行网络数据分析团队技术工程师Mr.Yu撰写,从以往案列和隐私安全出发分为上下两篇,抛砖引玉,仅供大众参考,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反窃听检测,反偷拍检测,反定位检测,GPS检测拆除,反窃密培训,保密教育培训,防泄密培训,个人隐私保护培训,车辆防定位检测首先,我们来看看手机的发展简史:
194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发了战地移动电话机。
1958年,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

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手机。
1993年,中国推出了第一部国产手机。
从手机发展史来看,虽然移动通讯技术与其应用经历了漫长历史岁月。当手机操作系统从非智能发展普及到智能操作系统,通讯网络制式也从最应用最初广泛的2G,迅速发展提升至3G、4G,直到现在的5G通信网络。
但是手机通讯技术的安全隐私研究与对策却鲜少有组织群体关注或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A、 个人
手机的应用场景从购物、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已经密切渗透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感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这些绝不是危言耸听。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2017年2月16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放“直击个人信息贩卖乱象”调查,曝光个人信息被随意买卖。在记者支付一定数额的费用后,次日,记者便收到被查询目标手机的通话记录清单包含来电与去电号码,通话时间、通话时长以及每次通话的话费,也尝试成功定位了该手机用户的地理位置。
以上引文信息均引自央视网报道。
案件详细内容因篇幅原因不在本文中援引,大家可自行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查询案号:(2019)京02刑终59号,查看详细的涉案关联人员和案件详情。
B、 商业
个人日常生活中尚且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商业领域是不是也同样存在?
我们在某知名网络平台上看到以下提问。如图:
让人震惊的是一个小小的手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企业之间的正常竞争行为。
然而,现实社会环境中针对商业目标进行技术性监视的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车辆定位跟踪。更多的是对目标人物的手机进行跟踪,因为车辆可以临时更换,但是常用的对外办公联络的手机号码是不太可能随便更换的。
我们通过开源渠道检索商业公司高层的一些公开案例,发现了这一条新闻:
当您的隐私受到不法侵害,无论您是个人还是企业,事情尚未发生,可以提前做好防御防止受损。如果已经正在发生,您一样可以通过法律和技术手段保护自己占据主动局面及时止损。
TSCM反监视对策,TSCM技术培训,TSCM反窃密设备,TSCM反窃密培训
下篇从防范角度为大家做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普及,敬请期待。




扫码关注我们
更多物理信息安全资讯
请关注“保密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