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国有银行进入校园贷 呼吁业内建立信息
来源:|发布时间:2017-01-01|浏览次数:
近日,随着多家国有银行宣称回归校园贷款业务,这个被“裸条”、高利贷等“玩坏”的行业,看似又回归了正常。
近日,中国银行推出“中银E贷·校园贷”,可为高校学生量身打造小额信用循环贷款。据了解,考虑到学生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中行的校园贷推出了中长期贷款,初期最长可达12个月,未来延长至3至6年,覆盖了毕业后入职阶段,贷款金额最高8000元。
而在中行之前,建行广东省分行也对外宣布推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给予在校学生1000元到5万元的授信额度。目前年利率按5.6%执行。
对于银行进入校园贷市场,业界看法不一。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年银行业也曾以信用卡的形式进军校园,但最终由于部分学生负债过重出现恶性事件,而被银监会叫停。
不过,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今年全国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表示“校园贷要开正门”,被业内视为为银行系“正规军”进军“校园贷”定下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与国有银行集体挺进校园贷不同的是,曾经在校园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数量日益减少。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不少知名的校园贷平台纷纷转型到了白领市场。
而面对传统金融业的回归,与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退出,起家于校园贷业务的乐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乐见中行、建行等更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进入校园金融领域,监管部门支持银行进校园,也体现了监管层对校园消费金融市场用户需求、社会价值的认可。
“用高压态势把不合规的放贷主体清除出校园市场,让银行与市场化的优质消费金融主体共同服务,只是终结校园贷乱象的第一步。”乐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呼吁行业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机制,避免“多头借贷”引发的行业风险,保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不少互联网金融校园贷平台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校园贷市场的骗贷行为较多,不少学生对于借贷行为的认识不够,这是导致校园贷市场坏账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