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玩下课玩,成绩倒数了
烟台的高二学生小孙曾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他从普通班转入重点班。为了更进一步,父母又让他进入私立学校学习。然而,手机渐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开始,下课时间用手机聊聊天、打打游戏,后来上课也没心思听课了,一心只想着手机。”
从班级前几名落到成绩倒数,由手机引发的厌学情绪让小孙的父母苦恼不已。万万没想到,这还不是手机带给小孙的全部变化。“有一次上课时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手机被没收了。当时他就很气愤,和老师发生了肢体冲突。”
性格阳光、学习优异的小孙怎么就成了“唯手机至上”?这是山大二院心理咨询科医生郭公社接诊的一个案例。说起手机成瘾的原因,郭公社分析:“来自家长和成绩的压力,让很多高中生‘躲’进手机里打游戏、聊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用手机逃避工作。手机成瘾只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拿手机哄孩子,婆婆烦了
在有些年轻人的生活中,手机甚至成了哄孩子的利器。济南白领于琳的孩子今年两岁。“孩子哭闹的时候,就拿出手机给他玩玩游戏。”对于琳的这种做法,婆婆颇有意见:“早晨7点就去上班,下午6点才回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小时陪着孩子。晚饭之后便抱着手机玩,直到睡觉。不光自己玩,还带着孩子玩,屏幕亮度对孩子的视力肯定有影响。”
听到婆婆的抱怨,于琳也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妥。“现在不怎么玩电脑了,手机既能上网购物,又能看视频,简直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有了孩子之后,依然是机不离手,就连孩子现在见了面也会说‘妈妈我要玩手机’,这才意识到手机已经成了和儿子唯一的交流。”
省精神卫生中心的专家说,造成现代人“手机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手机给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在同样使用手机的情况下,很多人却‘上瘾’了,这说明‘手机病’不可忽略人的因素。很多年轻人空虚无聊,对手机的使用从‘打发碎片化的时间’变成了‘一心扎进手机里’,把应该在生活中实现的事情都寄托在手机上。”专家说。
沉迷手机,与亲友情感疏离了
“低头族”已然成了你我的状态。面对一个月接诊十多例“手机成瘾患者”,郭公社倡导科学健康地使用手机,“对手机控,不能矫枉过正,只能倡导少用手机。与网瘾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不同,手机毕竟与生活紧密地连在一起,但绝不应让手机夺走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在我接诊的案例中,有不少年轻人因为玩手机磕着碰着,也有开车玩手机造成事故的。”在接受采访时,济南市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张洪涛表示,“手机对于身体的伤害远不止这些意外事件,与沉迷网络一样,拇指一族无法进入现实社会,呈现孤立、边缘化的状态。在虚拟世界得不到现实的反应和回馈,无法正确认识自身并适时调整状态,结果对事业造成损害,与亲人、爱人、朋友的感情也疏离了。”